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体现了鲜明的目标导向。在城市管理工作中,要研究细化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管理指标体系,以更加优质的城市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物质空间载体和生产生活服务。
面对“过紧日子”的大背景,要辩证地处理好城市管理中的“常量”和“变量”关系
城市发展注重特色发展,城市管理同样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手抓立足本职、扎实工作的“常量”,一手抓开拓创新、精准突破的“变量”,这种动态调整的智慧,就是实现工作突破的关键力量,更是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必备能力。
●要善于取势
城市管理工作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对“质”的精耕细作阶段,提质既要“以存量促发展”,推动既有内容焕发新生,更要“以变量求发展”,在每一个能争取、能竞速的赛道上,充分发挥资源统筹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激活每一个生产要素的价值创造。
●要善于借势
城市管理工作要善于借力各种力量和资源,立足城市所需,找准切入点,锚定主攻点,迎合发展之势,争取发展先机,以越来越多的“小趋势”汇聚成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大优势”。比如在城市更新工作中,统筹推进老旧街区更新改造、完整社区建设、打造全龄友好城市、提升城市滨水空间品质、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优化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布局等,以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推动城市环境的大改善。
●要善于造势
主动应变求变,敢于引领潮流,在狠抓执行力的同时,紧扣提升城市管理新质效的要求,立足民生“痛点”做强服务供给侧,用“差异化”的巧劲培育新动能、撬动大价值。把握好如“苏超”赛事等“现象级事件”来之不易的契机,不断推陈出新场景体验,形成敢当善为、事半功倍之势。
面对“枝叶关情”的总要求,要辩证地处理好社会关切中的“活力”和“秩序”关系
城市管理要服务城市发展,重在厘清“民生的边界”,核心是平衡好便利需求与公共利益,让所有人在规则下各得其所。治理的智慧应该懂得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该“放”,最大程度地增强服务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要着眼思考方式之变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为此,要从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等维度出发,系统思考,直面问题,高效落地,在产、城、人的融合互动中,塑造出幸福宜居、安全有序、智慧便捷的城市生活空间。
●要着眼工作方法之变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为此,要将精细供给作为城市管理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和完整社区建设,系统梳理桥下空间提升、街边游园维护、城市家具管养、滨水空间利用等情况,在有限的物理空间里体现功能复合的多样性,推动公共服务向“最近端”延伸,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满足生活所需,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努力实现百姓乐、生活美、环境佳、活力足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新图景。
●要着眼发展动力之变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为此,要坚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推动城市管理从职能要素型驱动转为路径创新型驱动,将精细度和颗粒度体现在对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求的主动关照上,持续抓好城市管理的品牌建设,强化城市管理的设计引导,细化不同业务领域的管理要求,避免“千城一面”“千篇一律”。
面对“智慧赋能”的新趋势,要辩证地处理好场景生态中的“创新”和“融合”关系
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城市发展促成了创新思维的高频碰撞,也为科技赋能提供了海量的用户和场景。要用好“AI+治理”思维,以场景应用创新为基点,推动业务融合与产业带动相衔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引领带动和深化赋能作用,加快研发推出一批服务面更宽、惠及面更广的首创首发首用场景,以创促建,以建促融,全力构建城市管理领域“人工智能+”的生态底座,让技术释放治理价值,实现城市管理的智治。
●立足场景建设推动生态圈培育
积极抢抓AI发展的“种子期”,加快建设一批有辨识度和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与示范项目,持续扩大“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行业细分领域的探索,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管理场景生态圈,让技术创新真正服务于城市生活品质提升。
●立足项目建设助力产业链培育
以城市管理“AI+机器人”场景建设为牵引,以市域推广为承载,吸引一批龙头企业、独角兽公司考察、布点,以政府侧投入撬动企业侧投入,打造更多的城市管理领域分支赛道,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智慧赋能和产业支撑。
面对城市发展新形势,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城市管理新质效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城市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城市管理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必须秉持人民至上的初心,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遵循规律、讲究科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城市管理新质效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要真抓实干,做到“不骛于虚声”
城市管理的成效从来不是靠空谈得来的,而是在日复一日的扎实行动中干出来的。抓工作不能停留于“说了”“安排了”,而要紧盯“做成了”“做好了”。要有“我想干”的积极性和“我来干”的主动性,面对问题时,既要避免“拍脑袋”决策,更要杜绝“踢皮球”敷衍,要用好“解剖麻雀”的方法,深入一线找症结、拿方案,一步一个脚印推动问题解决,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让每一项举措落地生根、每一步行动掷地有声。
●要兼顾长远,做到“不毕功一役”
要兼顾眼前和长远,立足当下的资源条件、能力水平和现实需求谋划推动工作,既要“尽力而为”,以积极主动的担当精神直面挑战、破解难题,在能做、该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又要“量力而行”,保持清醒理性,不超越现有基础和承受能力盲目铺摊子、提目标,避免因急于求成导致资源浪费、风险累积或发展失衡,实现既积极作为又稳健可持续的城市精细化管理。
●要敢作善为,做到“不笃于空行”
城市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帮助化解群众身边的各类矛盾,基层的问题千头万绪,群众的诉求具体而微,这些问题的化解、诉求的回应,需要沉下心去体会群众的喜怒哀乐,弄明白他们“急什么”“难什么”。干字当头,既要“想干事”“敢干事”,也要“能干事”“会干事”,既要有敢作为的宽肩膀,也要有善作为的真本领,要从群众急难愁盼的小事入手,主动想办法、找路径,让每一次行动都指向问题的解决和价值的创造,使群众从具体实事中感受到温度与实效,真正实现政策落地有声、服务惠及民心。
安徽遇建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001149号 Copyright © 2000-2022 NTI.All Rights ReserVed. By 遇建BIM